基础部部分教师2018年暑期参加学习教研心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04浏览次数:1052

英语教研室李倩老师参加第二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心得:

2018725-28日,我参加了外教社在重庆举办的第二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纸数融合 面向未来 创新发展”。

会议期间,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孙倚娜、顾卫星两位教授所做的题为《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教授从创新发展进程、创新发展目标、拟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享。她提出:要想让创新落地,必须要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大力建设互联网+课程体系;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将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顾卫星教授从实践探索的角度,以“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为例,从课程发展历程、课程建设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在线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在教学内容呈现中,需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推进中,应以实际使用英语为导向,促成有效学习。在教学评价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实用能力。

为把我院早日建设成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广大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案,此次会议也让我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英语课程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燕如萍老师2018年暑期研修班学习心得:

2018718721日,在基础部的推荐下,我应邀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2018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学发展研修班,首先是文秋芳教授的学术报告,主题是“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设”,主要讲授了其研究成果,即产出导向法理论多次迭代、最新理论变化,另我们青年教师受益颇丰。之后又观摩了外研社举办的“教学之星大赛的全国赛,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演示、现场表现和评委的点评都使我们受益匪浅。此外,这次的研究班还创新地采取了以慕课为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在参加线下研究班的同时,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线上研修,使得本次培训学习不仅仅限于几天的实地学习,也让老师们收获满满。

 

2018725728日,在基础部的推荐下,我又应邀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2018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教学科研,教师发展”。会上孙倚娜教授和顾卫星教授围绕“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这个主题,详细阐述了他们所在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给了老师们很多教学改革方面的启发。之后西南大学的李力教授以“从教学大赛看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为题,通过对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总决赛回顾与总结,勉励青年教师们要不忘初心,不断进取。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梅德明教授也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语能力与全球胜任力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让教师们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外语教学所带来的危机与契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大会给向大会投稿论文并获奖的优秀青年教师们颁奖。我因为自己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大会的一等奖,还有机会在会上就自己的论文研究成果在大会上做了简短的报告,也很荣幸得到了多位学术威望极高的教授们的鼓励与建议。

 

2018824826日,在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支助下,我参加了在东南大学举办的2018年江苏高校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研修期间,山东大学李赛强教师用自己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们从中领悟到如何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焦建利教师与王竹立教授共同合作,利用互联网互动的方式,为教师们教授如何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陈庆章教授通过多年的督导经验,让老师们了解如何让我们的大学课堂具有魅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具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后南京大学的吕林海教授也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成果为大家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课堂沉默并非全部都是没有听课,没有思考,而要区分对待,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都教育我们要谦让,这种利他行为的沉默就应该在课堂中区别于不听课学生的沉默,正如帕尔默所说:“真正优秀的老师不在教学方法层面犹豫不决”,“他们把一片真心献给了学生”。

英语教研室黄露老师的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在这次暑期分别参加了两个高校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于2018718721日在天津举办的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学发展研修班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和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办于2018725-728日在重庆举办的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重庆第二期)。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第一,接触到了更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水平

作为一名有一定教龄的大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本人也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方法,但是缺乏一以贯之的理论引导和整合,因此在系统性、深度和丰富程度上还存在很大欠缺。通过这两次暑期培训班中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们如文秋芳教授对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相关前沿理论深入浅出的讲授,特别是结合其他高校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指出中国大外教学的发展方向,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许多问题从理论上也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教学实践的困惑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想法,收获颇丰。同时,通过观摩其他高校大外教师的授课过程,组成点评小组集中讨论,各抒己见等培训活动,领略了精彩纷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风采,也获知了其他高校大外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各自的解决之道和效果评估,真正实现了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良性互动。通过交流,明白了自己与其他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和全国不同地区大外教学的特色和差异,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高效的教学之路。

第二,开拓了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论文写作的要点。

在本次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上,组委会事先收集了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接着进行评选,然后由所邀请的专家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培训形式,我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论文写作的认识,不像以前所听的讲座那样讲座人往往仅局限于摆理论,缺乏实例分析,空谈为文之道。本次培训中专家将所选论文的优缺点条分缕析地一一点明,并提出个人的修改建议。同时对论文选题进行发散性地引导,鼓励与会教师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切入点要独到,选题要新颖,其中妙趣横生之处不胜枚举。最后专家们再一次强调了写作的规范以及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定量分析方法,使我明白了自身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提高了我对论文写作方法探究的兴趣和尝试使用各种研究工具进行论文写作前比较分析的热情。应该说这次论坛给我启发很大,为我今后写出高质量科研论文提供了范例和方向。

 

周爱萍:2018年度外研社研修班学习心得

2017-18暑期本人得到部门给予的宝贵机会,去天津参加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所举办的2018年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与教学发展系列研修班,并观摩了教学之星大赛的复赛。这次暑期研修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时代人才,在研修班期间聆听了外语专家文秋芳老师传递前沿教学理念、解读教学发展趋势,与近千名同行一起探讨了新型教学模式、智慧教学方法,收获了新知识,启迪了新思路,希望在今后教学中取得新突破。

 

这次研修班的背景是6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52号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会议期间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以此为背景所举办的2018年外研社暑期研修班,内容非常丰富。首先是由文秋芳教授进行了学术讲座《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设。讲座内容主要为POA(产出导向法理论多次迭代、最新理论变化(变化的理据、关键能力内容及关键能力培养的建议)。文教授的发言阐述了第一代至第五代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概要,2018最新一代理论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建,理论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其中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在教学理论中加入关键能力,教学假设中加入以评为学,从而使教学流程中的驱动、促成和评价三部分形成N循环,从相对抽象的全人教育说更新为关键能力说:即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研修班的第二项内容是观摩教学之星大赛复赛。本年度教学之星大赛以“基于任务的设计:目标、过程与评价”为主题,旨在提升教师设计教学任务,逐步指导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教学能力,助力培养具有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国际人才。我和本校的几位同事一起在分赛场1观摩了来自全国的七位教师的现场说课,随后在下午观摩了复赛第二阶段,并参与了投票。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演示、现场表现和评委的点评都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研修班还创新采取了以慕课为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在参加线下研究班的同时,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线上研修,使得本次培训学习不仅仅限于几天的实地学习。

本次研修班讲座和大赛的任务型模式给了我一些项目研究方面的新的思路,关于以往的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反省和进一步探索,本人将继续思考与求索,在教学与研究之路上继续成长!